中文  |  English
校训:立德树人,兼济天下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庆60周年《昆工人》卷首语——光阴的故事

岁月嬴华,盛世欢歌。2018年9月15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举行建院(系)六十周年庆典,《昆工人》院庆专刊也即将付梓。

翻开书稿,一大堆老中青校友名字映入眼帘,有旧友,有新朋;细细品读昆工人、校友事,琐碎而不杂乱,师语声声,可感可温;群贤纷至,浮影历历,仿若昨天。眼前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一篇篇不乏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文章,捧读之余,或让人会心一笑,或让人心生感动。潜心阅读之余,编者不禁思为所牵、情为所动。

2018年的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谓喜事多多:先是“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着是“环境土壤与生态安全创新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最近又传佳讯,潘波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各条战线的校友正所谓各展风华。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庆幸并自豪于我们乃昆工环化人。

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曾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人当自问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学校如斯,学院亦如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昆明工学院化工系,建院(系)六十年来,学院之师生,无论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如何变化,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用深厚的文化浸染人,用执着的探索精神培育人,以此造就德才兼备之栋梁,德高业精之师长,浓郁书香之校园。昆明理工大学建校64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27万名毕业生,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就有8000余名校友奋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将才英杰可圈可点,业内精英遍布各地,令我们欣喜之至。

抚今追昔,颇多感慨。六十余载,学院老一辈无数名师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奠定了学院求学治学之乐土。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庆幸在人生路上遇到了诸如宋文彪、宿藩、代维华等这样的好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真切而朴实,犹如山谷之幽兰,其香可闻;又如碧水之莲花,其节可知,于真情与博爱的守望始终不渝,于理想与真理的探索永不动摇,甘于在平淡中造就不平凡之伟业。我们亦非常感恩学院(系)的老一辈们为学院发展立下的汗马功劳,创下的丰功伟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院60年沉甸甸的历史因你们更熠熠生辉。而今之昆工,虽有岁月变化之痕迹,依然让学子余味长存,永恒牵挂。

翻开校友风采,仿若赴一场朝思暮想的重聚。校友们的昆工情结于油墨中飘香,洋溢的是温情,张扬的是激情,感恩的是真情。学院人才辈出,学界精英,政界名流,商界领袖,应有尽有,更有遗落民间的朱贝。我们认为无谓官分几品,贫富无异,流露皆无外乎对母校之拳拳真情。每每获悉校友们为母校和学院的发展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顿感温暖而温馨,感恩之情如甘泉汩汩涌动。看似平淡的一个微笑,看似淡然的一次相聚,看似平常的一次捐赠串成了校友对母校最真挚最直白的感情缠绵,以致令吾等常常情不自己,泪湿衣衫。昆工,无疑是每一个校友成长路上不可替代的念想,而汝等亦必将成为昆工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忽闻罗大佑《光阴的故事》萦绕耳际。的确,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但母校定然根植于心,不曾苍老;哪怕已皓首银丝,吾心依旧青春芳华。

吾等以为此集选编既为六十周年院(系)庆献礼之作,亦是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成就之缩影。在此,谨对为本集出版付出辛劳之师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文集的编撰难免左支右绌,疏漏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丹桂飘香,遗芳于道。在此,适逢学院建院(系)六十周年,热烈祝贺《昆工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六十周年院庆专刊出版!祝福学院明天更加辉煌,祝愿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的建设目标水到渠成,我们笃信之!

《昆工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庆六十周年专刊)编委会

二〇一八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