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创新201班本科生唐源和吴盛亿在大气团队李凯教授课题组的指导下,分别在磷化氢净化及资源化领域和氨的催化氧化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目前我院首届环境工程创新班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中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唐源同学在李凯教授和冯嘉予博士的指导下,针对磷化氢的净化及资源化领域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相关成果以“Low-temperature Efficient Removal of PH3 over Novel Cu-based Adsorbent in an Anaerobic Environment”为题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双一区Top期刊,IF=16.744)上,昆明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科生唐源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凯教授和冯嘉予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吴盛亿同学在李凯教授和2019级博士生李钊的指导下,针对氨的催化氧化领域取得阶段性创新技术成果。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专利权人,本科生吴盛亿为第一专利发明人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过渡金属替代Al骨架的多羟基纳米三氧化二铝的制备方法》成功获得授权。(授权公告号:CN114797816B)
我院高度重视创新班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学院针对创新班学生实行专业导师制。2020年5月,唐源和吴盛亿两位同学通过全校遴选成功进入环境工程创新201班,并通过双向互选加入李凯教授团队。期间,李凯教授团队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系统化训练,团队老师针对创新班学生提供个性化一对一指导,引导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这一训练过程涵盖生学习生涯规划,科研路径指导,实验设计与操作培训,数据处理、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教学等基本环节,最终形成浸入式、全流程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同时,团队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现象、总结规律、主动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科研思维,引导和帮助学生从科研认知的迷茫“蜕变”到勇于追求自我创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成立创新班以来,在本科生教育教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学院将继续推行创新班的教学管理模式,发挥其独特优势,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培养更多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