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2年学科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思政为先,形成了“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红土精神。持续探索将环境学科和专业优势转化为思政教育特色做法,在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中,全员、全程、全课程深度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思政内容,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生力军。
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实三个融入。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和部署内容作为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把环境工程学、生态工程学、环境化学等核心课程打造为课程思政金课,以集体教研、编写案例等方式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培养方案”、“融入专业课”、“融入第二课堂”,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2.创建“三团”协作、“三育”融合模式,提升学生“三创”能力。创新团队、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三团”协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三育”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正能量导师之星评选、设立企业创新创业基金、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搭建国际联合培养平台,培养国际化、多元化人才,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细化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创造能力。
3.强化价值引领和阵地管理,防范非法传教和意识形态渗透。开展少数民族自治州县“环保科普行”、“大学生在行动”等活动,深入社区街道和农村,服务环保公益宣传,建设专业化、高水平宣教平台。加强对少数民族师生的组织发展,促进校园稳定和民族团结。加强对以南亚东南亚为主的国际留学生的全程教育、指导、服务和管理,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4.强化党建引领,创建“党建+”工作模式。“党建+人才培养”提升立德树人质量成效,教师支部发挥“支部建在团队上”的组织-学科耦合优势,结合“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创双一流高校”等工作,将党建和学科建设高度统一。“党建+团建育人”构筑青年爱国信仰熔炉。学生支部组织党员助教助研助管及参与学科竞赛,将思想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融合。
5.建立“五位一体”思政工作体系。选配优秀党员、学术带头人担任班主任和专业导师,选配“双带头人”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建立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教师党员、党团学生干部全员育人的思政工作体系,组成政治强、专业精、情怀深的思政队伍,实现了懂政治的人讲专业,讲专业的人懂政治。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建带团建带群建、学科竞赛、科研攻关等形式,打造思政工作精品团队和系列品牌党团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