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校训:立德树人,兼济天下
建系初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642月,毛泽东主席在春节座谈会上对教育问题发表了有名的春节讲话,该谈话的核心是缩短学制,改革课程设置,改变学习方法。春节谈话传达以后,学校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普遍减少学时。化工系削减了5%基础课和10%专业课,贯彻少而精,注重提高教学效果。 

化工系的教学简报(196410月)

 

在精简学时的同时,教学和考试方法有了较大的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实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即首先组织认识实习,建立感性认识,同学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备课;其次,教师结合现场联系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带着问题再到现场参观,经过教师、技术员对问题逐一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因该方式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效果显著。考试方法上,大多数课程采用开卷考试,考试形式有五种:(1)堂上开卷;(2)堂下开卷;(3)闭卷考试;(4)半开半闭;(5)现场口试。

 

1964-1965学年第二学期,化工系教学工作总结

 

文化大革命期间,化学工程系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全系停止招生达五年之久,直至1971年才恢复招生,但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仍艰难进行。

 

昆明工学院无机化工1971级首届工农兵学员合影

 

文革时期的大学生,俗称工农兵学员,由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进校后先进行填平补齐,让大家在几个月内快速学习中学相关知识,为大学专业学习打好必要基础。国家要求在三年时间内完成正规大学四年的课程。于是师生们团结一致,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精编教材,调整学时,课堂精讲,课后细读,老师以讨论式、交流式、启发式、开放式、实践式教学,替代灌输式、填鸭式、封闭式、压抑式、书本式教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家的关注度,并且课后及时辅导,疏解难题,不仅同学的自习时间都有老师现场指导答,而且课余饭后教师都能随时为大家排忧解难。

197011月至19712月,无机化工专业举办云南省小氮肥短训班,在校内授课,在云南重机厂等企业实习,无机化工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参与教学。

昆明工学院化工系1972毕业留影(19758月)

 

                

                            昆明工学院化工系二酸实践队全体师生毕业实践留念(19757月)

在科研方面,19721月至19748月,针对云南磷肥厂建设的需要,校企合作,开展了昆阳中低品位磷矿湿法萃取磷酸试验研究,并举办了湿法磷酸短训班。项目负责人为云南磷肥厂杨大林工程师和昆明工学院化工系教师王家驹,参与项目的化工系有宋文彪、胡全民、杨靖中、唐永星、肖能福、潘新、马云屏、宋智、詹曼琼等人。研究成果刊登在《云南化工》1974年第3期和19752期上。项目研究过程中,王家驹还从俄语期刊翻译并编印了《国外磷肥参考资料》分发给课题组成员参考

 

                     

                                                        湿法磷酸短训班合影(19736月)

 

《云南化工》1974年第3

《云南化工》1975年第2

1974年,昆明工学院化工系与云南磷肥厂、云南水泥厂合作,在云南水泥厂开展磷石膏烧制水泥试验研究。昆明工学院项目负责人为化工系教师王家驹,宋文彪也全程参加了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硫酸工业》1974年第5期上。

 

                     

                                                                         《硫酸工业》1974年第5

19746月至8月,昆阳中低品位磷矿湿法萃取磷酸试验的成果用于指导无机化工1971级磷酸组的毕业设计,学生所设计的萃取磷肥单槽,其结构和工艺参数得到云南磷肥厂的充分肯定。

19751976年间,无机化工专业部分教师开展了由褐煤提取腐殖酸钠试验研究。

19763月至19775月,化工系教师王家驹和李柳琼承担完成了云南省科委课题通海氮肥厂电子计算控制中的造气炉炉温连续自动检测及成分自动分析子课题。

1974年,云南工学院成立。省里决定昆明工学院抽调机械系、化工系部分教师支援云南工学院建设,我系教师于仪、和正荣、罗国民、牛存镇、曾广权、刘绍琨、王选之、罗明河、夏光榕、邱君敏等人先后支援。此后,昆明工学院成立自控系,化工系化工仪表教师陈远宏、李江如、王治季、胡子江、雷英、杨大佐、黄泽民等人调到自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