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校训:立德树人,兼济天下
教学为主,科研成果喜人

1977年高考恢复后,教学逐渐步入正轨。1977级学生入学时,是按照无机化工专业招收进校的。大一结束后,化工系根据冶金工业的需要,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与清华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院校就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当时环境保护学科在全国少数高校尚属起步探索阶段,我校是全国开设环境专业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在化工系党政领导下,全系上下团结一致向前奔:总支组织党、团员统一思想认识,系主任安排教研室加强业务学习,选派教师外出进修,收集资料,编著教材,撰写讲稿,订购仪器,准备实验……。不到一年时间,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讲稿讲义、实验内容一一准备就绪。外出进修教师学成归来,留系老师提升了业务水平。凭着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精神,创建了当时全国较早的环境风洞实验室,筹建了环境监测站,组建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教研室。

通过丰富多彩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1977-1978级党支部获“校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1977-1978级党员在进行组织生活

1977-1978级党支部获校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1977级学生党员瞻仰赵一曼烈士纪念碑

1977-1978级党员与系领导合影

 

在环境工程本科基础上,1985年又增办环境工程专科,1988年增办化学工程专科,1994年增办环境规划及管理专业本科。恢复高考后狠抓本科教学,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经常开展教书育人教育。精细化工教研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活动,与精化1984级、1986级共建精神文明班室,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教书育人集体奖”。课堂教学与实习并重,生产实习时间长;每周都组织教研活动,如互相听课、观摩、帮助助教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等;课后辅导、答疑、习题解答等。

1977级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

 

精化教研室与精化1984师生共建精神文明班室元旦联欢晚会

 

环化系召开师德建设座谈会

云南省教育工会领导检查环化系教书育人工作座谈会(19917月)

环化系召开师资建设、教书育人研讨会

环境工程系组织教研活动(左起:杨靖中,郑志华,黄若华,宋文彪,周里一)

环境工程系领导与学校领导合影

(前排左起:黄若华,蔡乔方,熊耀辉,李柳琼;后排左起:夏为龙,石韵敏,王家驹,孙隆熙,吴宝生,张德华)

化系党、政、工、团合影(19936月)

                                        教师在指导本科生进行野外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工程系1977级毕业留影(19821月)

              昆明工学院冶金药剂1978级毕业实习留影(19823月)

环境工程系冶金药剂1978级毕业留影(19827月)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1994级毕业留影(19986月)

 

19809月,何少先参与翻译的《环境工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6月,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宋文彪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空气污染控制工程》,该书出版后多次重印,19945版,由马文斗主编;19869月,王家驹编印的《环境系统工程讲义》获昆明工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1988年,何少先编著的《环境监测》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12月,杨靖中主编的《冶金环保知识问答》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34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张希衡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昆明工学院杨靖中、周里一参加了其中9个章节的编写19952月,杨靖中主编《压力溶气气浮水处理系统设计》讲义;1997年,王亚明撰写的《催化原理及新催化技术》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199812月,张俊主编的《磷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19899月,因教学成果突出,环境工程教研室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11月,由精化教研室陈云华、陈樑、王亚明、董占能、张俊完成的“面向社会实践 坚持专业特色 教学科研共同发展”荣获1998-2000年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0011月)。

20世纪末学院出版的部分教材和专著

 

“环境系统工程讲义”获昆明工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19869月)

 

环境工程教研室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9月)

“面向社会实践 坚持专业特色 教学科研共同发展”荣获1998-2000年度校教学

成果特等奖(200011月)

环化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先后派出十余名教师到国外访学进修。如李柳琼、姜毅、孔云虹到澳大利亚,邱君敏到法国,宁平到德国,孙珮石、王亚明到日本,陈樑、梁维强到美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环化系发展进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教学工作外,科研工作也蓬勃开展。云南省二甲苯分离由云南省科委立项,历时3年,经费36万元,于19778月通过专家鉴定。19741977,参与昆明85号信箱(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完成的汽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后由昆明工学院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云南省二甲苯分离项目成果鉴定会(19778月)

 

19817月,由昆明工学院环境工程系、云南煤炭化工厂完成的腐殖酸钠生产工艺中间试验,荣获云南省一九八О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年第3期《腐植酸》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成绍鑫和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李双题为腐植酸,永远的丰碑——原化工部组织的5项腐植酸工艺定型鉴定回顾的署名文章,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由昆明工学院环境工程系负责研究和设计、云南煤炭化工厂立项建设的年产100吨腐植酸钠生产装置是我国第一座工业化腐钠生产线。研发人员用4年(19797-19822月)时间完成小试和中试,又根据专家意见,对工艺参数和设备选型进行了反复修改和考核,最终完成定型鉴定

19933月,昆明工学院杨靖中、杨淑仙与攀枝花钢铁公司完成的攀钢高炉净环水系统水质稳定技术——杀菌灭藻及缓蚀阻垢研究成果获云南省高校1990-1992年度科研工作三等奖;19955月,黄若华、李子燕、李庆华、邱莉和孙珮石完成的“石油亚砜吸收烟气中SO2制取元素硫的研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512月,李柳琼、陈亚雄、姜毅等完成的汽车排气污染模拟及浓度预测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九五期间(19967月至19997),精细化工专业教师张俊承担,金德富、陈樑、董占能等参与的云南省科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00/P2O5湿法磷酸净化中试”,总经费为370万元,20013月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属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85月,本课题部分成果溶剂沉淀法净化湿法磷酸获第11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部分成果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何少先等完成的“一种制造轻质陶粒的工艺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04年获得授权。

1986年,学校决定将有色冶金、环境工程等六个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争取在九十年代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71994年七年间,环工系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课题、横向课题(含大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共88项,研究经费共288万元。

 

 

《云南化工》1980年第1期论文

《腐植酸》杂志对环工系研究和设计的年产100吨腐植酸钠生产装置的专题评述

“300/P2O5湿法磷酸净化中试通过专家组鉴定(20013月)

“一种制造轻质陶粒的工艺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1977-1998年获得的科研奖励

序号

奖励名称

奖励类别

获奖时间

获奖人员

1

腐殖酸钠生产工艺中间试验

云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981-07

1.杨靖中 2. 潘琳新 3.郭婉蓉 4.马云屏5. 詹曼琼

2

攀钢高炉净环水系统水质稳定技术——杀菌灭藻及缓蚀阻垢研究

云南省高校科研工作三等奖

1993-03

1.杨靖中 3.杨淑仙

3

石油亚砜吸收烟气中SO2制取元素S的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5-05

1.黄若华 2.李子燕3.李庆华 4.邱莉 5.孙珮石

4

汽车排气污染模拟及浓度预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12

1.李柳琼 2陈亚雄 5.姜毅

5

溶剂沉法净化湿法磷酸

11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

1998-08

1.张俊 2. 黄伟九


腐殖酸钠生产工艺中间试验荣获云南省一九八O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19817月)

攀钢高炉净环水系统水质稳定技术——杀菌灭藻及缓蚀阻垢研究获云南省高

1990-1992年度科研工作三等奖19933月)

石油亚砜吸收烟气中SO2制取元素S的研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55月)

汽车排气污染模拟及浓度预测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12月)

溶剂沉淀法净化湿法磷酸获第11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1998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