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是一种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由于它们在电子显微镜下头戴“皇冠”,所以将其命名为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中国武汉检出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为60~140 nm,其基因特征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的冠状病毒(SARSr-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r-CoV)有明显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还有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如乏力)。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都必须满足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播途径,最初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目前已发现可以人传人,主要以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气溶胶传播和物体表面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三种,也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
传播途径 |
传播方式 |
飞沫传播 |
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乃至呼出的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
|
气溶胶传播 |
|
物体表面接触传播 |
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污染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早期症状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除了以上发病症状外,还有可能发病症状“不典型”, 例如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
4.如何区分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患者存在的头痛、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普通感冒和流感也有,但它们之间其实是有明确区别的。表2从不同方面具体列举了三种病症的区别。
表 2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区别
|
普通感冒 |
流行性感冒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
病原体 |
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
流感病毒 |
新 型 冠 状 病 毒(2019-nCoV) |
一般症状 |
一 般 症 状 咽 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等 |
|
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咳嗽 |
发热症状 |
|
高热可达39 ~ 41℃ |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
全身症状 |
一般没有 |
全身肌肉酸痛 |
病情加重会有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
自愈情况 |
一般 5 ~ 7 天自愈 |
|
目前存在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在 1 周后恢复 |
流行性 |
|
大范围流行 |
(1)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存在聚集性发病或已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
易感人群 |
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全年皆可感染 |
|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
来自: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200201/20200201A0KV7Z00.html73
所有人群普遍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但是否感染还取决于接触机会。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6.哪些人群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首先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戴上口罩,与家人保持距离,注意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接触过哪些人,配合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如果怀疑身边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要戴好口罩,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建议对方戴好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通过国家或省(市、区)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政府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不信谣、不传谣,对散播谣言的行为坚决抵制和纠正。